会议专题

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的科学内涵、目标模式与支撑体系

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科学内涵、目标模式与实现路径的研究必须紧紧把握“中国特色”这一关键词,立足当前的世情和我国的基本国情与农情,把握我国和国际现代农业发展的新趋势,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进行集成创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必须符合现代农业的一般特征,在其科学内涵上必须体现好九个方面的内涵特点:在农业发展目标上,必须确保实现提高农产品有效供给能力和农民务农增收致富的双重目标;在农业运行体制上,必须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市场化、开放型的运行体制;在农业经营体制上,必须坚持完善和创新以家庭经营为基础的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在农业产业结构上,必须构建高效益、多功能、全产业链的现代农业产业结构;在农业的区域发展模式上,必须构建差异化、特色化的区域现代农业发展模式;在农业技术路线上,必须遵循技术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有机结合、精耕细作农艺和现代高新农技相结合的技术路线;在农业资源的开发利用上,必须坚持农业资源要素的节约利用、集约利用、综合利用和永续利用;在农业政策法律保护上,必须构建符合中国国情的科学有效的强农惠农富农政策法律体系;在农业宏观发展机制上,必须构建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互促共进的发展机制。实现高效生态农业的目标模式,着力推进农业产业精致化、产品精优化、分工精细化、农地精耕化、加工精深化、技术精准化、装备精良化、环境精美化、主体精英化。选择新型农业现代化道路,走出一条经济高效、经营集约,产品安全、功能多样,资源节约、环境友好,技术密集、文化丰厚,精耕细作、精深加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农业现代化路子。构建集约化家庭经营与产业化合作经营相结合的新型农业双层经营体系,构建主导产业集群化与三次产业融合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全产业链体系,构建农业园区化设施化与水利化生态化相结合的新型农田基础建设体系,构建产学研一体化与农科教一体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科技创新服务体系,构建信息化智能化与农业机械化、设施化相结合的农业现代装备体系,构建高绿色安全性与高品质质量相结合的新型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体系,构建组织化物流化与规范化有序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产品市场流通体系,构建资源合理利用与环境科学保护相结合的新型农业资源环境保护体系,构建政府有力政策支持与有效法律保护相结合的新型农业政策法律体系。

特色农业 现代化建设 科学内涵 生态文明

顾益康 张伟明

浙江大学

国内会议

中国农业经济学会第九次会员代表大会暨2012年学术研讨会

天津

中文

129-140

2012-09-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