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粮食生产价格的决定:市场粮价还是种粮成本利润?

价格体系中,与农民收入息息相关的是粮食生产价格,即农民第一手出售粮食时实际获得的单位价格.粮食生产价格在整个商品价格体系中发挥着基础性作用,也是国民收入在工农城乡之间分配的杠杆之一,本文认为,从“实证”和“规范”两个方面理顺粮食生产价格与市场粮价、种粮成本利润之间的作用机制,是粮价政策合理制定和有效运行的理论前提。惟其如此,才能继续推动粮食流通体制的深化改革,确保工农城乡的和谐发展。基于此,本文重点从三个方面对上述问题进行了研究:从制度经济的视角,梳理中国粮食生产价格的形成机制,以展现粮食生产价格与市场粮价、种粮成本利润之间关系变化的历史性和演进性;运用21世纪以来的相关数据,对粮食生产价格与市场粮价、种粮成本之间的关系进行计量检验,考察变量之间的动态作用机制,并验证谁是粮食生产价格形成的决定因素;以实证结果为基础,探讨当前我国粮食生产价格形成机制中尚存的问题和改进途径,实证结果进一步表明:21世纪以来,市场粮价与粮食生产价格之间存在显著的单向因果关系,前期市场粮价的变动可以迅速地“牵引”粮食生产价格的变动,并且这个作用机制具有显著的、长期正向的累积效果;粮食生产价格波动对市场粮价的影响不明显,政府通过调控粮食生产价格来稳定市场粮价的传导路径并没有形成,或者说,这项调控政策没有产生预期的效果。另一方面,种粮成本对粮食生产价格形成的作用十分微弱,在弹性系数显著性、因果关系、动态冲击响应的累积值和敏感性等方面,二者之间均没有表现出应有的内在联系,处于彼此割裂的状态。同时,预测均方误差分解显示,市场粮价对粮食生产价格形成的贡献度达到了80%以上,种粮成本对粮食生产价格形成的贡献度只在7.6%左右,这使得市场粮价在粮食生产价格形成机制中起到决定性作用的结论更加可信。

粮食生产价格 形成机制 市场粮价 种粮成本利润

星焱

西南财经大学

国内会议

中国农业经济学会第九次会员代表大会暨2012年学术研讨会

天津

中文

228-246

2012-09-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