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民国南京公营住宅

公营住宅为现代建筑重要部分.中国的公营住宅,起源于民国年间.20世纪初,给平民建造廉价房屋,原为慈善事业,后来国民政府却主动承担了这个责任.本文试图以首都南京为案例,对民国公营住宅发展作一个梳理.并指出国民政府一方面想利用公营住宅,解决市民住房短缺和房费过高的问题,另一方面,亦企图把公营住宅,作为改良社会,推动集体生活居住方式之工具.民国年间的公营住宅区规划,大都讲求整齐规划,讲究卫生,配备公共设施,亦有订立居民规章,限制居民生活行为。这些措施,大大推动了集体生活的新居住模式,为日后中国的公营住宅树立模型。

城市规划 公营住宅区 居住模式 民国时期

徐颂雯

香港城市大学建筑科技学部

国内会议

第13次中国近代建筑史学术年会

厦门

中文

325-333

2012-07-16(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