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海市斗门老街近代建筑的保护与修复
已有百年历史的斗门老街店铺以骑楼、柱式为模式,体现着中西合壁的特征.本文从整体设计观念、”针灸”式处理及修复措施等方面,介绍了斗门老街的保护与修复设计,修复后的斗门老街不应单纯地作为欣赏传统的场所,通过外观修复及内部功能的改善,使之适应当代商业、休闲及居住生活,强化老街的分时利用,促进百年老街公共性、文化性和旅游价值的充分展现。虽经多次的社会变迁,这些建筑的精美商号牌匾、装饰纹理及“楹联”被保留下来。对于以上这些重点建筑,本着“原貌保护”的原则,根据原建筑形态,加固结构,精雕细琢外立面,按照原材料尺寸、形状、色彩修复。随着清洗水枪及手工的精心清理,昔日华丽的场景又逐渐浮现在人们眼前。清洗加固后的建筑除了更换已腐朽损坏的木门窗及彩色玻璃外,最大限度地保存了建筑原貌。对于那些近几年新建或者改建的建筑,如果在材料及造型上与原有建筑风貌格格不入的,坚持整改;保护控制区域内新施工建筑必须按设计导则要求施工,与老街风格协调统一。
近代建筑 遗产保护 原真性修复 功能改善
夏明
东华大学艺术设计学院
国内会议
厦门
中文
511-516
2012-07-16(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