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油气储运学科”211工程”建设回顾

本文回顾了油气储运学科”211工程”建设的过程,总结了建设成效,提出了进一步提升储运学科在教育界及科技界影响力、把学科”做强”的努力方向.大力培养和造就国家级优秀拔尖人才。学校及企业都应该努力为年轻拔尖人才的成长创造条件。此外,着眼于我国国际地位的提升,以及教育及科技全球化的需要,应该加强师资队伍国际视野和国际交流能力的培养。努力提升在国家科技领域的影响力。为了把学科“做强”,应该抓住我国石油工业和油气储运业大发展的历史性机遇,紧密围绕本学科领域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生产建设的需要,通过产学研合作,组织、参与重大项目研究,卓有成效地攻克一批重大技术难题。进一步深化基础研究,特别是对前沿性重大间题的基础研究。坚持面向生产、面向世界培养人才。本科生、硕士生的大规模扩招,以及企业对毕业生需求规格的变化,都要求加强学生工程应用能力的培养。另一方面,石油工业的日益国际化,以及我国经济、教育等各方面国际地位的提高,急切要求学校培养出大批与此相适应的各层次人才。与时俱进地调整与拓宽学科方向。油气储运跨多个学科,覆盖面相当广;随着相关学科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新装备、新材料、新工艺应用于油气储运领域,强力推动着油气储运技术的发展;油气工业也正从传统领域,向深海、向非常规油气资源拓展。这些都要求在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方面对学科方向进行调整充实,不断更新与丰富学科内涵,赋予这个传统学科以新的生命力。

高等院校 油气储运学科 人才培养 技术创新

张劲军 何利民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北京 昌平 102249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山东 青岛 266580

国内会议

纪念中国油气储运高等教育60周年暨第十次全国高校油气储运专业学术交流会

北京

中文

55-59

2012-07-14(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