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阅读中语境线索的使用以及对外汉语阅读教学的运用策略的启示
本文拟从汉语自身的特点、阅读行为的特点以及语境的作用等几个不同方面来讨论汉语阅读的性质以及教学的策略。汉语由于使用汉字,对母语是英文的汉语学习者来说,阅读理解成为学中文时最困难、最具挑战性的任务之一。影响汉语阅读能力的因素很多,首先,从语言知识的层面来说,现代汉语的构词法,字和词不是一一对应的关系和同一概念。同是一个汉字,不同的组合,意义会大不相同。所以,阅读时光有一定的汉字认读能力,并不意味着具有相应的阅读理解能力。要达到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除了认字,还要记词,这就远远不是记两三千汉字就能达到目的那么轻松的任务了。其次,从汉语的书写形式上说,汉语的词与词之间没有像英文那样的间隔,这就要求读者在阅读时要有判断和界定词的能力,这样才能不读”破句”,这对于习惯于阅读具有词分隔的英语母语的汉语初学者来说,也是影响阅读速度和理解能力的一个重要障碍之一。汉字系统本身虽然不直接表音,但是读者在阅读中文篇章时,并不是直接从汉字跳到意思的。阅读的过程,也是读者与作者交际的过程,文字只不过记录语言的第二层符号系统。在对语境的运用上,汉语学习者对语境的使用是多层面、交叉的,不一定具有高阅读能力的读者就更多地使用语境,低水平的读者就不使用语境。关于阅读过程、语境使用的不同理论影响,对汉语阅读教学有着指导意义。两种对语境使用不同的理解的理论会导致在教学中教授侧重不同的阅读策略。比如,如果承认阅读理解是从大到小的过程的话,阅读教学实践中,就会更注重培养学生使用语义、句法的策略;如果持语言技巧的观点是对的话,那么阅读教学就应该注重视觉、听觉的训练,从而提高语言解码的能力。对语言知识的训练、认知过程的理解,再加上运用阅读过程理论的指导,对于指导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中最大难点之一的阅读能力的提高,才能更有效和更具针对性。
对外汉语教学 中文阅读 语境线索 阅读技巧
齐燕荣
University of Oklahoma
国内会议
杭州
中文
228-231
2012-06-27(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