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霜霉病菌对苯基酰胺类、羧酸酰胺类和QoI类杀菌剂抗药性研究进展
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葡萄霜霉病菌(Plasmopara viticola)对苯基酰胺类、羧酸酰胺类和QoI(Quinone outside Inhibitors)类杀菌剂的抗药性发生现状、抗药性机理、抗药性遗传及抗药性监测等方面的研究进展.针对葡萄霜霉病菌属于高抗药性风险植物病原菌,必须采取一些必要的措施来减缓抗药性的发生和发展。根据国际杀菌剂抗药性行动委员会( FRAC)的建议,首先,限制同类杀菌剂在一个生长季节内的使用次数;一般建议在一个生长季节内最多使用4次,在允许的范围内尽量减少药剂的使用量。其次,杀菌剂的轮换和混配使用;比如CAA类杀菌剂应与其他多作用位点的保护性杀菌剂或不存在交互抗药性的杀菌剂混配使用。再次,抗病品种与化学防治相结合;抗病品种能有效抑制病原菌形成大的优势群体,可减少药剂的使用次数和减少病原菌因接触药剂而产生突变的几率。最后,加强田间抗药性监测,建立田间抗药性监测体系,根据抗性菌株的区域分布、越冬形式和能力、抗药水平及抗性频率的消长,评估不同用药策略对延缓抗药性产生的作用,制定科学合理的抗药性治理方案。
葡萄霜霉病菌 杀菌剂 抗药性 苯基酰胺类 羧酸酰胺类 醌外抑制类
易赛 徐大高 潘汝谦
华南农业大学细菌和杀菌剂研究室,广东广州 510642
国内会议
中国植物病理学会化学防治专业委员会第八届中国植物病害化学防治学术研讨会
西安
中文
54-61
2012-05-2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