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中部五省雷暴日时空分布特征研究
为研究中部五省雷暴日时空分布特征,以满足雷电灾害防御工作需要,利用1961-2010年中部五省85个气象台站雷暴日资料,采用小波分析和EOF分析等数理统计方法,对中部五省雷暴日时空分布特征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近50年来,初雷日期和终雷日期没有提前或推迟的趋势,年平均雷暴日整体呈下降趋势,夏季雷暴日的减少是影响年雷暴日减少的主要原因.中部五省平均年雷暴日41天,其中春季占全年雷暴日的30.3%,夏季占57.6%,秋季占8.5%,冬季占3.6%;五省平均初雷日期在3月1或2日,从南至北初雷日期依次推迟,南北最大相差近3个月;终雷日期在10月4或5日,终雷日期是南晚北早,南北最大相差近2个月;雷暴日的月变化曲线呈双峰型,主峰在7月,次峰在4月;通过小波分析,年平均雷暴日主要有11年、17年和6年、4年左右的周期振荡;长江以北地区,年平均雷暴日在40天以下,20天以上,属多雷暴地区;长江以南地区,年平均雷暴日在40天以上,属于高雷区或强雷区,其中赣南和湘南少部分地区年平均雷暴日在60天以上,属强雷区.根据EOF分析,将五省年平均雷暴日空间分布划分为;一致型、南北反相型、梅雨型和局地型四种类型.年平均雷暴日整体呈下降趋势的原因,可能与夏季风的强弱和大气环流突变有关,具体原因有待进一步研究.
雷暴天气 灾害防御 雷暴日 时空分布
王学良 余田野 朱传林 杜良敏 刘学春
湖北省防雷中心,武汉430074 武汉区域气候中心,武汉430074
国内会议
合肥
中文
9-20
2012-05-14(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