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城市热电厂的空间布局研究--以天津市为例

热电联产具有节约能源、改善环境、提高供热质量、增加电力供应等综合效益,是城市治理大气污染和提高能源利用率的重要措施.在当前城市(镇)快速发展背景下,更科学合理地对城市热电厂进行空间布局研究成为促进热电联产事业健康发展的重要的战略任务.本文以天津市为例,充分分析研究有关热电联产的产业政策和天津市的实际情况和未来发展方向,以提高热电联产供热比率、降低能源和资源消耗为目的,探索适合天津市未来发展需要的热电联产设施的空间布局,本市应积极发展热电联产,集中供热热源从目前以锅炉房供热为主逐渐过渡到以热电联产集中供热为主,本市适宜的热电联产供热比例从现状的27.7%提高到55.2%以上。建设大型的清洁燃气热电联产项目既符合国家清洁能源的产业政策,又符合天津建设低碳城市的发展定位。本市应鼓励建设大型燃气-蒸汽联合循环热电联产。中心城市地区热负荷集中,应大力建设300MW及以上的大型凝汽采暖两用热电联产机组,并按照经济的供热半径合理布局;分布式燃气热电冷联产系统在商业建筑、游泳池、浴室、大学、医院、机场、高档酒店等小区域节能潜力巨大,应该在天津市中心城市地区因地制宜地加以利用。新城地区热负荷分散,在其以制造业为主的工业园区,建设小型背压机组热电厂,满足区域内部供热需求;在其生活区,建设小型的分布式燃气热电冷联产系统。中心镇及一般建制镇地区热负荷较小,建议不上热电联产,而是选择投资低,建设周期短,厂址选择容易的区域锅炉房。

城市规划 热电厂 空间布局 热负荷量

李鸿 任一兵

天津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国内会议

2012年城市安全减灾与工程规划学术研讨会

厦门

中文

298-305

2012-05-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