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三次强降水的对比分析
应用各种观测资料和NCEP/NCAR(1°×1°)再分析资料,对山东省三次短时强降水过程进行了中尺度诊断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三次强降水都是产生在850hPa切变线附近,低层大气高温高湿,有较高的对流不稳定能量.中高层500hPa附近的弱冷空气影响、正涡度平流、低层辐合和高层辐散、较强的垂直风切变、地面上中尺度低压倒槽和风场辐合相结合,有利于上升运动发展,触发低层对流不稳定能量释放,产生强对流,造成强降水.强降水产生在地面中小尺度高温舌区或较强的温度梯度区.产生强降水的中小尺度对流云团移动缓慢,在雷达回波中表现为列车效应,对流云团的内部结构为暖平流辐合、逆风区、中尺度涡旋或中气旋.
强降水过程 环流特征 大气温度 大气湿度 对流不稳定能量 动力条件 对流云团
杨晓霞 吴炜 刁秀广 高留喜 姜鹏 王文青 徐娟 胡顺起
山东省气象台,济南250031 山东省聊城市气象局 山东省临沂市气象局
国内会议
北京
中文
7-12
2012-03-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