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北京两次夏季强降水成因对比分析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卫星云图以及卫星反演资料等,从大尺度环流背景、中尺度热力和动力条件等角度,对2011年6月23日和7月24日两次北京午后强降水(以下分别简称”06.23”和”07.24”暴雨)过程中的中尺度对流系统发生发展的成因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两次过程均具有较好的大尺度动力条件、低空水汽供应和不稳定能量储备,并与地面中尺度切变线、副热带高空西风急流活动和湿急流具有密切关系.不同点主要表现在:”06.23”大暴雨过程中地面中尺度切变线上发展出中尺度对流涡旋,这可能是此次暴雨过程中出现瞬时强降水的重要的动力因素;”06.23”暴雨的低空存在两条水汽通道,而”07.24”暴雨只有一条水汽通道;另外,”06.23”暴雨的湿急流更为深厚,湿斜压性更强.
暴雨天气 大尺度环流 中尺度切变线 热力条件 动力条件
寿亦萱 覃丹宇 许健民 李博
国家卫星气象中心,北京100081;中国气象局中国遥感卫星辐射测量和定标重点开放实验室,北京100081 国家卫星气象中心,北京100081
国内会议
北京
中文
17-20
2012-03-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