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与超级单体风暴相伴随的宜昌强对流天气分析

对2004-2009年发生在宜昌地区有超级单体风暴活动的10个强对流天气个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超级单体风暴形成的灾害性天气有大风、冰雹和短时强降水,其中大风出现概率最高为100%,其次是短时强降水和冰雹.超级单体风暴主要发生在强烈的不稳定层结、低层水汽条件充沛的环境中,但产生冰雹的湿层相对浅薄,而形成强降水的湿层较为深厚;主要由天气尺度系统提供抬升触发机制,且在超级单体风暴强烈发展前,地面边界层多有辐合线生成;0~6 km中等到强的垂直风切变有利于超级单体风暴的生成和发展.超级单体风暴的主要生成在午后至夜间,早晨至上午基本没有超级单体风暴形成;其生命史一般为几分钟至几个小时;探测到的超级单体最近32 km,最远139 km,更近或更远不易探测到超级单体风暴;超级单体风暴特征顶和底高度差异也很大,最低可至0.5 km,最高可至7.9 km,造成8级以上大风的风暴特征底高度较低,且在大风来临前2~4个体扫呈迅速下降迹象;切变值差异较大,最大0.043/s,且切变值越大,风力越大,风灾越明显;超级单体风暴的反射率因子的高、中、低层配置均表现出同样的特征,即低层弱回波区之上的中高层有悬垂回波.

强对流天气过程 超级单体 天气尺度系统 垂直风切变

汪应琼 王仁乔 李芳 姜玉印 曹玉华

宜昌市气象局,宜昌443000;兰州大学大气科学系,兰州730000 湖北省气象局,武汉430074 宜昌市气象局,宜昌443000

国内会议

2012年全国重大天气过程总结和预报技术经验交流会

北京

中文

207-211

2012-03-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