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湿位涡和垂直螺旋度在暴雨数值预报中的应用研究

本文利用WRF模式对2004年8月26日12:00 UTC 8月28日12:00 UTC发生在我国中东部一次典型的大到暴雨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同时利用湿位涡(MPV)不可渗透性原理、湿位涡垂直分量(MPV1)、湿位涡水平分量(MPV2)和垂直螺旋度进行了诊断分析.结果表明,通过分析每日00:00 UTC 850 hP上的MPV1、MPV2和700 hPa上的垂直螺旋度,发现凡是出现垂直螺旋度的相对大值区、MPV1正值和MPV2负值三者重叠的区域,则都是降水的大值区;在700 hPa上,湿位涡高值区对应地面上的降水区,MPV异常高值区与等θe线配合在我国中东部暴雨中有很好的指示性;MPV1、MPV2的正负重叠区,但不是垂直螺旋度的大值区,则有可能不出现降水或少量降水.通过模式模拟和诊断分析,把诊断分析的结果相对于预报时刻提前12 h用来修正模式模拟结果,对预报有比较明显的指示意义.

暴雨预报 湿位涡 垂直螺旋度 中尺度天气预报模式

宋书民 巩曰芝 邓飞

72517部队,济南250022

国内会议

2012年全国重大天气过程总结和预报技术经验交流会

北京

中文

281-290

2012-03-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