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的环保意识、行为与公共政策的关系--以北京市垃圾分类政策为例
在社会不断进步的同时,能否对生活中产生的垃圾进行恰当的处理困扰着北京的发展.本文通过文献研究和问卷调查,对所得的资料展开描述性、相关性和多元回归分析,探讨了行为、政策与意识三者的关系,得到了四个显著影响环保行为的变量:环保态度、环保意识、政策普及度及政府自身行为影响程度.基于本文的研究结论,笔者从三个方面对北京市垃圾分类政策提出完善建议,第一,深入对民众意识教育,使得民众有更良好的环保态度,增加民众的环保意愿;第二,加强政策的宣传教育,让公众尽可能的多了解政府的公共政策,以利于政策的推行,让垃圾分类标准等知识能够深入到每一个普通家庭中的每一个人,增加政策普及的广度与深度;第三,政府自身要以身作则,不能搞形象工程,相关的配套设施如路边分类垃圾桶的设置、垃圾清运流程、终端处理机制的设置、垃圾清运人员的培训等都需要逐步落实到位,这样,才能够让公众们认同政府的政策、认可政府的行为,才能够改善自身的行为,更好得执行政策。
环保意识 环保行为 垃圾分类 公共政策
韩宗珊
中央财经大学 政府管理学院行政管理系 北京 100081
国内会议
哈尔滨
中文
1-13
2016-09-28(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