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像学技术进展与骨质疏松症临床与研究
影像学检查,包括X线平片、CT、磁共振、骨扫描等方法在骨质疏松症的诊断和治疗过程中有着重要作用。临床考虑的骨质疏松性骨折往往需要影像学检查来证实并作为治疗选择的依据之一。骨密度测量是目前早期诊断骨质疏松症,疗效监测和骨折风险预测的主要测量指标之一。骨密度测量主要是为了在骨折没有发生之前的早期诊断,以及疗效观察和随访变化。在骨折的发生过程中除骨密度外,骨结构也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要研究骨结构就必须图像的分辨率高,能显示每根骨小梁的形态和结构。目前能显示骨小梁结构的主要是显微CT技术,由于显微CT的结构和辐射剂量,目前主要用于动物实验和骨标本,这些基础研究对我们理解骨质疏松症的发生和疗效观察非常有帮助。除外骨,肌肉在人体的运动以及骨折的发生中有重要作用,肌少症也是目前研究的热点,认为骨质疏松症与肌少症相互作用,加重了骨折发生的概率。所以在研究骨的同时也要兼顾肌肉的研究,在治疗骨的同时也要兼顾肌肉的治疗。
骨质疏松症 影像学 骨密度测量 骨结构 肌少症
程晓光
北京积水潭医院 北京100035
国内会议
北京
中文
297-298
2016-10-29(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