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睡眠有关的大脑和神经结构--脑内的生物钟
本文介绍了脑中调节生物节律的神经结构以及日光和自然昼夜节律对体内生物节律的调控。生物节律调控的神经结构很复杂,但最重要的功能性结构可简要概括为:感受器—视网膜,具体说是位于视网膜上的光敏感视网膜神经节细胞(pRGC);神秘的生物节律调控中枢就是视交叉上核(SCN);效应器—松果体,SCN有一条重要的输出纤维终止于下丘脑室旁核(PvH)。光照时点与最低核心体温(CBTmin)的前后关系决定着体内节律的移动方向。CBTmin出现在早上自然清醒之前约2小时(大多数人是在清晨4-5时)。在CBTmin之前进行光照,会引起体内节律向后移动,而在CBTmin之后进行光照,会使体内节律向前移动。此类昼夜节律障碍是电灯、电视机、电子设备出现后困扰现代都市人和青少年最常见的一种昼夜节律障碍。如果要恢复日间功能,就要恢复正常的24小时体内节律,调整体内生物钟使之与自然界24小时昼夜节律恢复同步。要想实现这一目的,就应在清晨(CBTmin之后)接受室外自然光照射,或足够强的光盒子(25001ux)进行光照治疗,照射的时长则决定了体内节律向前移动的时间。照射时长一般以1.5-2小时为宜,并在夜晚(CBTmin之前)避光并适当提前上床。这样一段时间后,体内节律才能与自然24小时昼夜节律恢复一致,以保证社会活动正常进行。
睡眠 生物节律 神经结构 光照时间 昼夜节律
郭静静 段莹 耿新玲 吴建永 高和
空军总医院航空航天睡眠医学中心 北京100142 首都医科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 北京100069 乔治城大学医学中心神经科学系
国内会议
北京
中文
340-345
2016-10-29(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