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天然降雨条件下中国三种典型土壤的侵蚀泥沙颗粒特征

径流泥沙颗粒大小分布对于理解、描述、模拟泥沙和与之有关的化学物质输移行为至关重要.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天然降雨条件下的中国三种典型土壤侵蚀泥沙颗粒大小分布.通过将三种土壤分别装填于大小为20×2.1m的径流小区,装填厚度为30cm,分析该三种土壤的径流小区在9次天然降雨条件下的侵蚀泥沙分散前后的颗粒大小分布.结果表明:(1)未分散条件下的泥沙颗粒大小往往比分散后的大,说明大部分泥沙以团聚体的形式被侵蚀,泥沙团聚程度的大小取决于土壤中的粘粒和有机质含量;(2)对于粘粒含量相对较高的紫色土和黑土而言,由平均加权质量粒径(MWD)所反映的泥沙颗粒的平均大小随着产沙量的增加而呈线性增加的趋势,且未分散条件下的增加速率比分散条件下的大;(3)泥沙和原土的对比发现,团聚体的大小分布较单粒大小分布对土壤侵蚀更为敏感,更容易被选择性侵蚀的是细小团粒,而非单粒.本研究的结果为泥沙输移和吸附于泥沙颗粒表面的化学营养物质在河流湖泊中的富集规律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

土壤侵蚀 泥沙颗粒 输移行为 化学营养物质 富集规律

郝燕芳 杨扬 刘宝元 刘瑛娜 高晓飞 郭乾坤

北京师范大学地理学与遥感科学学院,地表过程与资源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100875,北京;黑龙江省水土保持科学研究院,150070,哈尔滨 北京师范大学地理学与遥感科学学院,地表过程与资源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100875,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地理学与遥感科学学院,地表过程与资源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100875,北京;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100048,北京

国内会议

中国水利学会2016学术年会

成都

中文

365-376

2016-10-19(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