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保护耕地更应注重质量保护

耕地保护是我国的基本国策,但在执行过程中,人们多数注重的是耕地数量即面积的保护,却忽视了耕地质量保护.本文在分析耕地保护现状的基础上,阐述耕地质量观,借鉴国内外耕地保护的经验,从法规政策、经济、技术、生态保护等方面阐述了耕地质量保护方法.随着我国土地管理制度改革不断深入,数量和质量并重管理的理念已逐步深入到耕地保护工作中,并逐渐转化为具体的行政管理行为。通过加大宣传力度,增强社会各界对土地国情尤其是耕地质量状况的了解和认识,树立全民自觉保护耕地的意识。开展耕地质量保护相关规定及相关技术规范的研究和制定工作,推进耕地质量保护的法制化进程,不断完善技术方法,建立耕地质量等级监测及定期更新制度,保持成果现势性,并实现耕地质量等级动态数据库社会共享,深化成果的应用。笔者认为,通过构建耕地数量、质量、生态全要素的耕地保护体系,将全要素的耕地保护理念与准则落实到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土地整治工程、耕地占补平衡的具体实践中,是耕地质量保护工作的基础,同时通过这几个方面的努力,这项成果应该能够更好地发挥其作用,更好地服务于国土资源管理与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耕地资源 质量保护 财政支持 监测技术 生态环境

李淑贞

徐州市国土资源基础测绘中心,江苏徐州 221006

国内会议

第十届徐州科技论坛

徐州

中文

229-231

2012-12-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