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淮河蚌埠以下河段治理实践与进一步治理研究

淮河干流中游河道比降平缓、主槽窄小、洪水出槽机会多,平滩水位及流量不足2年一遇;安徽省淮河干流蚌埠至洪山头段河道长136km,两岸堤距一般在600~1000m.滩槽分界高程为18.00~15.00m,河底高程9.00~-4.00m.平滩泄量约为3000~3500m3/s.浮山为淮河中游河道剖面形态变化的转折点,浮山以上河底为正比降但较为平缓,浮山以下河底为倒比降.淮河河道特别是浮山以下河道泄洪不畅,再加上洪泽湖高水位的顶托影响,加重了中游防洪排涝的负担,也是造成淮河干流高水位持续时间长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必须对蚌埠以下河段进一步治理,扩大下游洪水通道,降低淮河干流洪水位,为中游广大平原洪涝排水提供出路.其治理总体思路是调整改造行洪区、尽量减少行洪区数量、扩大淮河滩槽断面,开辟冯铁营引河、疏浚拓宽淮河主槽、加大淮河洪水下泄能力,扩大淮河洪水人海通道、调整洪泽湖控制运用方式、降低洪泽湖洪水位。总之,要将淮河修成一条以人海为主、河湖两利、洪水通畅、行蓄洪区运用自如、淮河洪水位有效降低的河流,以达到修好淮河的目标。

淮河干流 河道特征 治理模式 目标定位

蔡建平

安徽省水利厅

国内会议

第十六届海峡两岸水利科技交流研讨会

合肥

中文

7-10

2012-10-18(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