拦河堰对指标物种可用栖地面积影响之研究--以凤山溪新埔大桥拦河堰为例
本研究以凤山溪新埔大桥拦河堰为研究案例,根据历年生态调查资料选定明潭吻虾虎、粗首鱲与台湾石(鱼宾)为指标物种,利用二维水理模式仿真不同流量条件下的流场,并依据各指标物种对流速、水深与底质的适合度曲线,计算各指针物种在空间分布所对应的适合度,再以权重可用栖地面积比探讨不同流量下拦河堰对指标物种可用栖地面积的影响.分析结果显示随着流量增加,权重可用栖地面积比则随之增加,若定义明潭吻虾虎的权重可用栖地面积比达0.25,则河段较佳流量区间需大于2.26m3/s,春夏时流量于较佳流量区间发生几率均大于65%,11月与12月较差,几率皆低于30%.此外,因拦河堰拦水抬高上游水位,致使拦河堰以上河段流况多流速偏缓或水深过深,造成可用栖地面积偏低.
拦河堰 生物物种 可用栖地面积 空间分布
姜世伟 杨锦钏
台湾交通大学防灾与水环境研究中心 台湾交通大学防灾与水环境研究中心;台湾交通大学土木工程学系
国内会议
合肥
中文
453-457
2012-10-18(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