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盛唐”平定河北之役”的历史地理考察

本文运用”逆向思维”,遵循古代兵家”天时、地利、人和”之通论,寻绎唐朝中枢战略指挥的明显”破绽”,并解读其背后的奥秘所在.唐代的河北道与河东道(今山西省、河北西北部内外长城之间地区),以太行山为界。太行山西南起于黄河北岸,向东北蜿蜒与北京北面的燕山相接,南北纵峙,使得山西高原与河北平原的界面十分清楚,从平原西望,山势格外高耸挺拔,也是东西交通的巨大障碍。河北道平原地区的南北水(永济渠连接黄河,北通幽燕)陆交通,畅达无碍;但与河东道之间,却因太行山阻隔而呈现“仰攻”态势,在战略上处于不利地位。从用兵捷径和战略控制上着眼,太行山东麓的恒州、定州(今河北定州市)及其以东的瀛洲(今河北河间市)、冀州(今河北冀州市)、贝州(今河北清河县西北),具有突出的军事地理价值。随后分析了“固守潼关,进军河北”的中断、李泌“灵武献策”的搁置、上元元年九月制命的夭折,显示平定河北的战略指挥得失。

盛唐时期 平定河北战役 战略指挥 历史地理

穆渭生 文嘉

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历史文化与旅游系

国内会议

2012年中国历史地理国际学术研讨会

天津

中文

144-152

2012-09-20(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