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清代燕赵地区民风初探

本文以同治《畿辅通志》卷71《舆地二十六·风俗》为基础,探讨清代燕赵地区的民风文化的地域特征,从同治《畿辅通志》卷71《舆地二十六·风俗》中所引资料可以看到,至清代燕赵地民风大致可分为三大类:一是民风尚武;二是读诗书,有慷慨之节气;三是好耕稼,民风朴质。燕赵民风文化可划分为三个民风文化区和两个民风文化亚区,包括燕北山地高原民风文化区、古运河沿岸民风文化区、河北平原民风文化区、京广沿线的诗书节义文化区、平原地带的耕读质朴文化区。清代燕赵地区北部(今张承地区)民风强悍尚武,仍保持秦汉以来的民风传统,其主要原因是“迫近胡寇”。燕山以南地区是河北平原的主体,是农业开发最早的地区,自东汉以来成为中原王朝的重要粮食基地,特别是在唐代,成为唐王朝的粮仓。在京广沿线地区形成南北向的以诗书节义为特征的民风文化。由沧州、清河县、冀县等构成的运河尚武带,其尚武民风形成历史悠久,早在唐宋时期,这一地区习武已成风气,明清的武科举制度也拉动了运河尚武带尚武民风的发展。

民风文化 燕赵地区 地域特征 清代

陈新海

廊坊师范学院继续教育学院

国内会议

2012年中国历史地理国际学术研讨会

天津

中文

153-163

2012-09-20(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