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祁连山大斗拔谷的道路与城址考察
史载祁连山有不止一条纵贯南北的山间道路,相比之下,其他道路均不如大斗拔谷来得便捷.历史上的大斗拔谷指连接甘肃省河西走廊与青海省湟水谷地,穿越祁连山脉的南北通道,其北段的山口今天称扁都口。大斗拔谷这条通道南北两端各自维系着西宁、张掖两个农业开发比较成熟、交通更便利的走廊地带。鉴于大斗拔谷在交通上的地位和重要性,历代王朝在沿途修筑的城址历历在目。结合现存清代舆图,穿越大斗拔谷,对沿途城址进行了考察。清初绘制的《陕西舆图》描绘了甘州镇至扁都口的道路,标志有四城:六坝堡、红水营、永固城营、马营墩堡;显示山丹卫至扁都口的路线有五城:石峡口堡、水泉营、高古城营、大马营、黑城营。永固城是两条道路的交会点,也是规模最大的城址。现结合青海文物考古部门公布的门源县境唐宋城址规模有金巴台城址、浩门故城址、克图故城址、老虎沟口城、沙金古城址,离开门源县城,西南行10余公里开始翻越多罗达坂,白塔川口地当祁连山南麓冲要,向为兵家所重。沿北川河南行15公里,到达今大通县城,旧名桥头。从大通县城沿着北川河东岸驱车南行30分钟,湟水河谷与西宁城已经展现出来了。
山间道路 城址考究 历史时期
李孝聪
北京大学历史学系
国内会议
天津
中文
370-384
2012-09-20(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