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行政区划与明代青岛”走私港”的形成

现存的“天后宫”证明青岛在明代已经是一个有一定规模的港口城.但历史文献中并未出现可资证明的文字记录,这一矛盾可以从青岛在明代为一“走私港”得到解释。万历六年(1578)之前,由于小青岛和青岛口地区处于胶即两地边缘地带,小青岛在行政和军事上属于胶州,在即墨其他港口厉行海禁的政策下,反而获得初步发展的契机,成为一“走私港”。万历六年之后,即墨开禁,同时清初至1891年,军事重心由明代的即墨转移到胶州,包括青岛口在内的即墨邑各个港口都得以迅速发展,女姑、金口先后成为即墨和胶东的大港口。在明末和清代前中期港口自由贸易竞争中,青岛口虽然也有发展,但并未处于优势。青岛口获得再次发展的契机是嘉庆之后,乾隆年间美洲作物在胶东的普及所导致的港口淤塞,对于胶即几乎所有港口来说是一个毁灭性打击。由于青岛口河岸人口稀少、河流短促、自然环境保持良好,免受了此种劫难。加上1891年登镇总兵衙门移至青岛口,也是一个促进,但其作用不应高估。

城市建设 港口经济 行政区划 明清时期

李玉尚

上海交通大学历史系

国内会议

2012年中国历史地理国际学术研讨会

天津

中文

418-427

2012-09-20(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