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阳江下游河道改道新考
作者阅读陈桥驿《论历史时期浦阳江下游的河道变迁》一文,通过对浦阳江下游河道的变迁历史做了简要的回顾,否定了《变迁》一文中所提出的萧山“临浦湖”、“渔浦湖”的存在,指出了其对浦阳南津、浦阳北津地理位置的判断错误,证明了胡三省注解的正确性。在此基础上提出陈先生所谓的浦阳江下游原本西出钱塘江的说法不成立,其所提出来的北宋以来碛堰山口以下浦阳江河道并不存在,南宋初因筑起碛堰而使浦阳江下游河道夺麻溪河道从三江口入海一说也是无中生有,指出自有文献记载的东汉以来一直到明代中期改道为止,浦阳江下游的主河道都固定在今西小江河道。浦阳江下游河道改道的过程,起始于元代萧山县尹崔嘉讷掘开碛堰,开挖新河道,引浦阳江河水经碛堰山口从渔浦汇入钱塘江。此后浦阳江下游河道就分成两支,主流仍在西小江,碛堰山以下河道成为分流。到了明代中期,为了减轻西小江沿岸地区的洪水灾害,在绍兴府长官的主持下,开始加宽、加深碛堰山口通道,并筑起临浦大坝、临浦小坝、麻溪坝等,拦断浦阳江中上游的来水涌入西小江河道,把中上游来水都引向碛堰山口,最终完成了浦阳江下游河道的改道过程。浦阳江下游的改道,其深层次的原因是由于南宋后期、元明以来钱塘江主乱道由南大门向中小门、北大门演变,引起杭州湾北岸地区的坍塌,而南岸地区则不断涨出新的沙地,由此泥沙随钱塘江潮涌入西小江河道,引起西小江排水困难,山阴、会稽、萧山平原地区水灾频繁。只有让浦阳江改从渔浦汇入钱塘江,萧山、山阴、会稽平原地区的洪涝形势才会得以好转,正是在这样的情势之下,天顺年间知府彭谊、成化年间知府戴琥启动了浦阳江下游的改道工程。
河道变迁 改道工程 历史考究
朱海滨
复旦大学中国历史地理研究所
国内会议
天津
中文
562-580
2012-09-20(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