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由金属文物的封护兼谈文物保护原则

文物界对封护的具体定义为:“在文物表面涂覆天然或合成材料,以防止或减缓环境(介质)对文物造成的损害的过程”,即使用封护剂在文物表面形成防护层,以隔绝外界环境中的水分、氧气和其他有害成分,从而保护文物的过程。用于金属文物封护保护的材料种类繁多。蜡类、油脂等传统有机材料的使用在国外有较长的历史;随着高分子化学的兴起,合成高分子封护材料逐渐得到广泛应用;近年来,有机一无机杂化材料在金属文物保护中的应用日益成为新的研究方向与热点。文物保护的目的是尽量延长文物的寿命,使其能长久的保存下去,但是任何一种文物的保护性处理和修复的方法,都难免对文物本身的价值产生一定的影响,“破坏性保护”时有发生,强调预防性保护与最小干预原则,尽可能减少干预。封护材料的选择要遵循可再处理原则、环境友好性原则。封护保护的具体操作要遵循“因材施救”原则,在工作中坚持文物保护修复的基本原则,正式保护处理时应尽可能采取安全成熟保险的措施,不能为了追求功利原因或审美上的偏差而采取不成熟的技术或不恰当的保护修复方法;同时必须与时俱进,吸收新的理念、新的知识,努力寻找新的材料和方法来保护好文物,努力为提高我国文物保护水平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金属文物 封护工艺 文物保护

王子尧

扬州博物馆,扬州225002

国内会议

中国文物保护技术协会第七次学术年会

镇江

中文

49-55

2012-09-12(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