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视角下中国现代大学制度的微观社会基础与现实构建--以教授治校为例
时间是一种惯常性的、日用而不知的存在.”教授治校”作为中国现代大学制度的一个核心治理机制与制度构建,除了考虑历史比较经验、理念辨析与具体制度文本及实施以外,断然不能忽略其作为行动者所实践出的制度(practicing institution by actors)的社会性脉络与微观现实基础.本文引入时间的理论视角,从现代大学制度下的教授治校的微观社会基础出发,从教授的时间与压力、组织时间协调与人际时间协调对真实世界中的大学教授治校过程进行分析与评论,为后续研究提供新的理论视角与实证假设. 中国大学在建立现代大学制度过程中,其治理架构会逐渐转向以学术为重的教授治学与治校。“教授治校”的制度与实践本身耗时耗力,需要一群人能有一些共同的时间地点面谈协商,或者借助通讯工具在有限的时间内进行商讨与决策。作为现代大学制度之核心的“教授治校”的决策机制更需要在有限的时间约束下,协调日趋忙碌与疲惫的教授的时间,使得不同层级的教授治校的基本参与机制与协商机制能顺利展开。需要现代大学组织管理中仔细考虑组织内的行政运作分工与学术专业分工以及相互的协调,另外在教授治校的运作环节中分离出常规事务与非常规事务,安排相应的时间与行政支援方式来更好地协调组织并支持忙碌教授们有效而负责的集体协商决策。
现代大学 教育制度 教授治校 时间协调
陈霜叶
香港中文大学教育行政与政策学系
国内会议
北京
中文
225-230
2012-08-25(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