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三峡库区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活性有机碳的影响

以三峡库区秭归县的黄棕壤为对象,研究了林地、茶园、果园、旱地和菜地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可溶性有机碳(DOC)和微生物生物量碳(MBC)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三峡库区黄棕壤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可溶性有机碳与微生物生物量碳含量呈现一定的差异.土壤可溶性有机碳含量均值以茶园土壤最高,为92.4 mg·kg-1,其次为旱地土壤,为87.5 mg·kg-1,果园土壤最低,为54.8 mg·kg-1;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含量均值以菜地土壤最高,为251.5 mg·kg-1,其次为茶园土壤,为189.5 mg·kg-1,林地土壤最低,为54.3 mg·kg-l.土壤可溶性有机碳占总有机碳和微生物生物量碳占总有机碳的比例均以菜地土壤最高,分别为0.43%和1.28%.相关分析表明,5种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可溶性有机碳与降雨量和气温均呈显著相关关系,菜地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与降雨量呈显著相关关系,茶园、林地和菜地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与气温呈极显著相关.

黄棕壤 土地利用方式 土壤可溶性有机碳 微生物生物量碳 时空变化特征

林杉 胡荣桂 聂文婷

华中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武汉430070

国内会议

中国土壤学会第十二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九届海峡两岸土壤肥料学术交流研讨会

成都

中文

1410-1415

2012-08-2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