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大公山自然保护区森林土壤水源涵养功能研究
选择澧水源头八大公山自然保护区为研究区域,采用野外调查与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该区域典型阉叶林地土壤容重、孔隙度、蓄水性能等土壤物理性状进行了连续4年的定位研究.结果表明,林地土壤容重随土层加深而增大,且表层变化幅度较大,随时间推移,容重在逐渐减小;非毛管孔隙度随土壤厚度变化同土壤容重基本相反;由于受人为干扰的影响,非公益林林地非毛管孔隙度随时间变化无明显规律;林地土壤毛管孔隙度平均值大于40%,且随土层变化差异不明显;总孔隙度的大小均接近50%,表层略大;林地土壤最大蓄水量及有效蓄水量明显高于无林地;林地土壤渗透速度大于无林地,且表层较明显.通过四年的定位试验表明,林地与无林地相比,土壤结构改善,蓄水能力明显提高;公益林林地与非公益林林地相比,公益林地水源涵养功能强于非公益林地.
森林土壤 水源涵养 土壤容重 孔隙度 自然保护区
王忠诚 华华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林学院,长沙410004
国内会议
中国土壤学会第十二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九届海峡两岸土壤肥料学术交流研讨会
成都
中文
1527-1534
2012-08-2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