菌渣还田处理下土壤微生物碳、氮的变化特征分析
本文通过设置6个施肥处理:常规施肥(CK)、菌渣还田50%(Tl)、菌渣还田100%(T2)、菌渣还田150%(T3)、菌渣还田200%(T4)和菌渣还田250%(T5),综合分析了成都平原稻麦轮作区菌渣施用后对小麦和水稻生育期内土壤表层微生物碳、氮含量的影响,最终筛选出最适宜作物生长的菌渣还田量.研究结果表明,在小麦生育期经不同处理后的土壤微生物碳、氮含量在分蘖期都出现高峰期,而后都呈锯齿状变化,最终呈下降趋势.水稻生育期各处理结果与小麦处理结果基本一致,均在拔节期下降,在抽穗开花期出现高峰期.在不同时期对不同处理的同一土壤层微生物碳、氮含量的显著性方差分析表明:在小麦生育期内,经过T3处理的土壤微生物碳、氮含量均较高,故选择T3处理对小麦生长最适宜;而在水稻生育期,经过T4处理的土壤微生物碳、氮含量较高,故在水稻生育期间选择T4处理对水稻生长最适宜.
菌渣还田 微生物碳 微生物氮 最佳还田量 稻麦轮作区
曾敏 黄小林
四川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雅安625000
国内会议
中国土壤学会第十二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九届海峡两岸土壤肥料学术交流研讨会
成都
中文
1574-1581
2012-08-2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