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宁夏灌区不同类型农田土壤有机碳及活性组分含量特征

土壤有机质是土壤肥力的重要特征,维持农田土壤碳库平衡,增加土壤活性有机碳组分含量对培肥土壤起着重要作用.2008~2011年,笔者通过资料调研、田间取样调查、定位施肥试验与室内分析等方法,以灌淤土为研究对象,研究了宁夏灌区水稻田、小麦玉米旱地、设施菜地和枸杞地等不同类型农田土壤有机碳及活性组分含量和C/N比特征.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1)系统分析了2006年宁夏灌区测土配方施肥数据,结果表明:宁夏引黄灌区农田土壤总有机碳平均含量为8.55g/Kg,相对于1986年的7.60 g/kg,仅提高了0.95 g/kg。与1986年数据相比,除银川市和永宁县农田土壤有机碳略有降低,分别降低了0.25和0.23 g/kg,灌区其他各县市均提高了1.00-2.83 g/kg,增幅最大的是灵武和惠农,分别达到31%和18%。经过20多年的耕作,除贺兰、平罗和灵武外,灌区各市县农田耕地土壤C/N比在8:1左右,都有不同程度降低。 (2)引黄灌区不同类型农田土壤取样测定结果表明:设施菜地土壤总有机碳平均含量最高,达17.94 g/kg(n=18),其次是构祀地,为16.63 g/kg (n=17)粮田旱地(n=58)和水田(n=18)土壤总有机碳含量差异不大,在9.93-10.16g/kg。不同类型农田土壤CM比也有差异,构祀地最高,达11.10,其次是设施菜地,为9.97,粮田差异不大,在9.56-9.62。说明构祀和设施蔬菜种植农户为了获得高产稳产,十分注重有机肥的投入.就土壤活性有机碳含量而言,设施菜地的活性有机碳组分含量最高,平均为4.26 g/kg;粮田中,土壤活性有机碳含量大小是:旱地玉米>水田>旱地小麦,非活性有机碳反之。 (3)水旱轮作农田定位施肥试验结果表明:NPK平衡施用或配施有机肥以及单施有机肥都能起到很好的土壤增碳作用。不同施肥措施对灌淤土土壤C/N比都有影响,施肥均提高土壤C/N比,但不同处理下土壤C/N比都在10以下。C/N比调控最明显的措施是M处理、CK处理和农民常规施肥,另外,NPK平衡施用以及配合秸秆覆盖也有一定的调节作用.相比试验前,M, M+NPK, NPK+秸秆处理对提高土壤活性有机碳组分的效果明显,但不同施肥处理间差异不显著。农民的常规施肥仅能基本维持农田土壤活性组分的含量。 (4)灌淤土农田土壤有机碳稳定性分析结果表明:施用有机肥及其配施化肥,或化肥配施桔秆均有利于土壤有机碳的提升和稳定,培肥3年以上,才能显著提高土壤碳库管理指数,促进土壤有机碳组分的稳定。M处理最有利于稳定农田土壤碳库,其次是M+NPK和NPK+秸秆处理,农民的常规施肥不利于土壤有机碳组分的稳定。因此,从灌淤土土壤碳库管理角度考虑,应在平衡施用化肥基础上,提倡农田增施有机肥或秸秆还田。同时,灌区农田进行水旱轮作种植,对于土壤有机碳活性组分的提高和稳定也有重要意义。

农田土壤 有机碳 活性组分 施肥管理

赵营 郭鑫年 刘汝亮 王世荣

宁夏农林科学院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所,银川750002

国内会议

中国土壤学会第十二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九届海峡两岸土壤肥料学术交流研讨会

成都

中文

414-416

2012-08-2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