氮肥施用对黄泥田酸化的影响
土壤酸化是土壤退化的重要形式,它将导致铝毒和一些营养元素的缺乏,从而降低农作物产量,是影响土壤肥力和土壤生产力的限制因子之一.在农田生产系统中,导致土壤酸化的主要因素有农作物对盐基离子的吸收、酸沉降和氮肥的施用等.基于对硝态氮肥和铵态氮肥的输入输出的计算表明,每公顷土壤中因每年每季氮肥的施用带入的H+约为20~33kmol,其对土壤酸化的影响作用明显比农作物对盐基离子的吸收和酸沉降对土壤酸化的影响作用更为严重.氮肥引起土壤酸化的主要机理是硝化作用产生的H+释放到土壤中去,而且氯化铵、硫酸铵是生理酸性肥,长期施用会使土壤酸化.很多研究也表明,铵态氮肥的长期施用使土壤交换性酸明显增加并且伴随着阳离子交换量、盐基饱和度和各种交换性盐基离子的减少.因此,本研究采用三个处理即空白对照(CK)、添加尿素(U)和添加硫酸铵(AS)处理,进行无作物生长条件下的室内短期恒温培养试验,采样分析土壤样品的pH、硝态氮、铵态氮、交换性氢和交换性铝和土壤缓冲容量,研究氮肥施用对浙江金华地区低产田黄泥田土壤酸化的影响.结果表明:U处理和AS处理的土壤pH显著低于CK处理(差异水平达P<0.05),即尿素和硫酸铵的施用均导致了黄泥田的酸化,但两处理对土壤酸化的影响没有显著差异,其试验结束时(90天)的铵态氮和硝态氮的含量也没有显著差异.试验期间,土壤交换性氢、铝和土壤pH有极显著的负相关关系,且土壤交换性铝的含量和pH的相关性强于土壤交换性氢和土壤pH的相关性;试验结束时,尿素和硫酸铵的施用并未对黄泥田的土壤缓冲容量产生明显影响.另外,黄泥田的pH变化与氮素水解以及硝化作用相对应,30天后,土壤pH以及硝态氮和铵态氮已没有明显变化.
黄泥田 土壤酸化 氮肥施用 氢离子浓度指数
周建 刘杏梅 吴建军 汪海珍 徐建明
浙江大学土水资源与环境研究所,浙江省亚热带土壤与植物营养重点开放实验室,杭州310058
国内会议
中国土壤学会第十二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九届海峡两岸土壤肥料学术交流研讨会
成都
中文
417-418
2012-08-2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