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论国际汉语教师的培养策略--以哈萨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为例

本文依据典型案例分析了本土汉语教师、公派汉语教师以及志愿者教师的不同特点,通过正反两个方面说明了国际汉语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质以及不同的教学层次对其学历和职称的要求,提出了培训外派教师和本土汉语教师的具体方案,尤其对培养具有用所在国语言进行学术研究,能够对汉语文学本科专业及硕士生毕业论文进行有效指导的学者提出了比较有新意的操作性较强的建议.学者普遍认为,加强国际汉语教师队伍建设,特别是面向海外的汉语教师的培养、海外本土教师的培训等,是促进和加快汉语走向世界的根本性战略措施。因此,研究中国政府外派汉语教师关键素质以及本土汉语教师培养规格,以便国际汉语教师的培养有据可循,对汉语国际推广工作意义重大。《国际汉语教师标准》从五个方面对汉语教师的从业资格提出了要求,毫无疑问大部分外派教师基本符合要求,目前孔子学院的教师主要从国内各高校选派,国家不仅要负担大笔费用,派出的教师在当地语言和跨文化交往方面也存在着先天不足,尤以志愿者教师最为突出。而本土教师也存在汉语言水平、教学经验、学术研究能力等方面的不足。因此,外派汉语教师的培养应该注重跨文化交际能力,其中包括领导能力和用外语做学术交流的能力。而本土教师的培养和培训方案应该根据教学层次的不同提出相应的规格,如小学汉语教师新HSK三级以上,中学汉语教师新HSK四级以上,大学汉语教师新HSK五级以上。

对外汉语教学 教师培训 基本素质 跨文化交际能力

古丽尼沙·加马力

新疆财经大学国际教育学院汉推基地办公室

国内会议

第十一届国际汉语教学研讨会

西安

中文

313-318

2012-08-15(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