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萨克斯坦汉语教师培养的不同类别及模式
本文是在对哈萨克斯坦本土汉语教师培养进行调研的基础上形成的.文章通过对中国少数民族汉语教师成为哈萨克斯坦汉语教学的生力军、中国境内对来华师资长短期培养、孔子学院总部对在哈萨克斯坦孔子学院教师充电提高、中国高校对在哈东干族汉语教师培养等方面的分类总结,重点介绍了”中外结合、互补-连动”培养模式的做法及特点,提出了可资借鉴的思考和建议.从哈萨克斯坦现有汉语传播的情况看,哈国本土汉语教师数量不够,汉语水平和授课能力有待提高。培训方参照国家汉办研制、颁布的《国际汉语教师标准》,分别从汉语教学基础、教学方法、教学组织与课堂管理、中华文化与跨文化交际、职业道德与专业发展等方面制定培训大纲,20门课在50天培训中,依”大纲”预设的目标、课程架构和内容强化实施,基本能满足本土教师的阶段性需求。在短期班教学或专家组巡讲中,师生紧密结合国外非汉语环境中的汉语教学实际,体验并反思汉语学习的过程,体验运用各种不同的教学方法产生的教学效果,体验第二语言逐渐习得的过程,甚至体验交际能力训练的过程。这种教学过程,强调的是教学的针对性和实用性,所讲授的内容大多是成熟经验的总结及基于未来教学活动的需要。
对外汉语教学 教师培养 教学方法 交际能力
孟长勇
西安外国语大学汉学院
国内会议
西安
中文
408-413
2012-08-15(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