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中国区域经济增长新格局与协调发展

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与全球经济增长的空间格局面临着新的变化.从全球空间范围来看,一方面,全球化与信息化两大潮流交汇发展,”空间距离”被压缩,各类资源与生产要素在全球的空间配置范围与效率大大扩张与提高;另一方面,市场与要素又是有地域和国界的,生产要素特别是劳动力要素在全球空间的自由流动仍然受到很大的限制,空间异质性的存在使得要素在”空间中的生产”存在地理上的壁垒与界限,增长在地理空间上总是被”极化”.从中国区域经济来看,改革开放以来的市场化改革使得中国经济总是在”极化”的地理空间上增长,以城市群与经济带为核心的空间发展格局初步形成,东、中、西部”条状”与城市群”块状”的空间失衡状态仍在持续,城乡新旧”二元结构”并存。针对目前提出的问题,笔者提出如下建议和对策,其中包括多维要素空间协同作用的发展、探索区际空间合作的新举措、联动实施国家区域发展战略、以”城市性”化解城乡新旧二元结构、在聚集中实现区域协调发展。

区域经济 要素空间 协同作用 城乡二元结构

张学良

上海财经大学

国内会议

2012年中国区域经济学会年会暨后发赶超与转型发展高层论坛

贵阳

中文

234-247

2012-08-1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