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区域技术创新指数研究:评价与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依靠廉价的劳动力和高能源消耗、高原材料消耗,在经济总量上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实体,各级政府一直把追求GDP增长作为工作的重心,但是这种外延式粗放增长发展模式都是不可能持续的.只有依靠持续的技术创新,才能够实现实质性转型.利益分享机制,以充分调动主体创新积极性,增强创新活力。本文基于离差赋权法,从创新能力和创新活力两个维度,即条件、绩效、环境、活力四个层面对我国大陆30个省区市(西藏除外)2010年度的技术创新指数进行了测定,并就结果与2008年、2009年进行了比较,得出以下结论:我国各省市原先呈”东强、中平、西弱”格局的创新能力状况已经发生了改变、创新活力指数仍是比较特殊的一个层面,中西部总体好于东部,东北处于波动状态,根据上述分析与结论,针对我国大陆省市区的技术创新实际,本文提出以下几点建议:构建与完善区域创新体系仍是各地区的发展重点,充分发挥体系内各主体、我国东中西部的资源极不平衡,这也是阻碍各地创新差异的主要原因、东部地区要在向国际化迈进的过程中培育自主品牌,向价值链高端看齐,利用品牌和核心技术获取更大的附加值,改变创新模式以增加科技成果产出以及促进新产品开发销售,使创新活力成功实现飞跃、根据国家主体功能区建设基本思想,在中国幅员辽阔、区域差异很大的背景下,中央政府对各地方政府考核,应遵循实事求是和科学发展的原则,实施分类考核。
区域经济 技术创新 地域差异 核心技术 品牌建设
刘志迎 单洁含 李芹芹 何洁芳
中国科技大学管理学院
国内会议
贵阳
中文
248-258
2012-08-1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