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西部地区自我发展能力及其构建研究--基于产业多样性培育的视角

缩小地区差距,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不仅是提升我国国民经济整体效率,推动国民经济平稳发展的迫切需求,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社会公平的必然要求.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为缩小西部地区与东部沿海地区之间的差距,实现东、中、西三大经济地带的协调发展做出了不懈努力.在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由均衡发展到非均衡发展,再到协调发展的演化过程中,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推动方式和发展重点也发生了巨大转变:由”嵌入式”发展来奠定工业基础,到”援助式”发展来保护和优化自然生态环境,到”大开发式”发展促进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再到”自我”发展实现发展能力培育与提升.以增强自我发展能力为主线的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已经拉开帷幕,西部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来到了新的历史起点上。在新阶段,西部地区的中心任务就是多种措施培育、提升区域自我发展能力,其中一条可行路径就是在西部经济中心城市建立以完整产业关联为标志的产业增长极,以达到培育西部地区产业多样性的发展目标。以培育产业多样性为切入点增强西部地区自我发展能力,不仅需要西部地区自身的努力,还需要国家和东中部发达地区的援助和支持。西部地区自我发展能力的构建有赖于区域产业多样性的培育。需要转变国家对西部地区的支持与援助方式、打破地域分工格局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加快建设与东中部互通互联的交通基础设施,积极培育和完善西部区域创新体系、依托西部经济中心城市构建区域增长极。

区域经济 产业多样性 基础设施 中心城市

陈健生 孙根紧

西南财经大学经济学院

国内会议

2012年中国区域经济学会年会暨后发赶超与转型发展高层论坛

贵阳

中文

259-265

2012-08-1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