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产业转移过程中区域协调问题研究--以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为例

皖江示范区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的背景和意义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但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差距却不断扩大.通过对安徽省三次产业结构以及皖江示范区产业结构的分析,得出以下结论:安徽省第二产业发展速度快于全国平均发展速度,第三产业发展速度低于全国平均发展速度。二、三产业产业结构不太合理,需要进一步调整,应该在发展第二产业的同时重点发展第三产业,形成更强的竞争优势。皖江示范区9座城市中,第一产业发展普遍较差,部分城市第三产业竞争力有待提高。皖江示范区9座城市的第二产业发展普遍较好,但城市间第二产业发展差距明显,合肥市皖江示范区发展重在工业化,做强传统优势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要强化科技与经济的结合,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加大旅游、金融等现代服务业的发展,进一步提高第三产业在经济中的比重。加快交通设施建设,加快区域内和区域外的联系,形成包括水、陆、空的多层交通体系。大力发展开放型经济,重视招商引资。

区域经济 产业转移 技术创新 人才引进 基础设施

赵艳芳 江激宇

安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国内会议

2012年中国区域经济学会年会暨后发赶超与转型发展高层论坛

贵阳

中文

474-481

2012-08-1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