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北部湾地区城市地缘经济关系分析--以南宁市为视角
地缘经济理论出现在冷战结束后,作为地缘政治在新形势下的发展,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的美国.该理论的出现代表着国家间的竞争由军事领域转向经济领域;战略上由领土扩张转为抢占世界经济市场.虽然生存意识仍旧是一个国家考虑的首要问题,但是攫取利益在日常生活中变得尤为重要.最早提出地缘经济概念的爱德华·卢特沃克指出:地缘经济是一种战略,对军事对抗起”缓冲作用”.而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不断加深,西方发达国家对”缓冲”的理解也逐步深入,他们开始渴望在日益激烈的世界经济竞争中占据有利位置.这种”渴望”不仅加强了以国家为单位的区域之间的联系,而且使不同级别区域的经济联系更加密切,故不同级别区域间的地缘经济关系分析变得越来越重要.地缘经济从广义上讲,即以经济利益和经济关系取代军事对抗和政治较量作为处理国际关系主轴的理论;从狭义的角度来看,则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位置毗邻、空间相连的地域经济单元,以传统的经济联系为基础,按比较利益来开展较为密切的产业和劳动地域分工,以获得最大的经济利益。根据对地缘经济关系含义的理解,笔者认为将地缘经济关系的测度和分析与区域经济竞争力的理论相结合,更方便于分析地缘经济关系。所谓区域经济竞争力,指的是一个区域(省、市、县或其他)在大区域中与同一类型区域争夺市场和资源的能力,或者说是一个区域在大区域中相对于其他同类区域的资源优化配置能力。一个区域的经济竞争力主要从初始竞争力、潜在竞争力、现实的竞争力三个层次来分析,其中初始竞争力指的是区位条件、自然资源等自然或静态因素所决定的竞争优势;潜在竞争力主要从人为可变的软硬环境因素入手;现实竞争力指的是经济实际运行效果。将区域竞争力理论引入地缘经济关系分析,首先将不同区域间的地缘经济关系分为竞争关系和互补关系,竞争即表示一地区对另一地区经济发展有排斥作用;互补即表示一地区对另一地区经济发展有促进作用。但是以上这两种关系只是地缘经济关系的两种趋势,并综合区域竞争力三个层次内容建立指标体系。通过地缘关系分析的结果,得出南宁市和环北部湾其他城市之间的竞争与互补关系。总体而言,和南宁市呈现互补关系的城市居多。如何利用城市之间的互补和竞争关系来促进双方的经济发展,是一个值得思索的问题。首先,根据区位特征及要素和环境的察赋差异,找准自身发展的功能定位。其次,找准和邻近城市的地缘经济关系定位,并充分认识竞争和合作之间的关系,即不能孤立看待竞争与合作,而是要意识到竞争中有合作,合作中有竞争从各个层面上广泛开展经济合作一直是各省市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的重要途径,地缘经济最本质的特征是区域经济整合,即区域经济一体化或区域经济集团化。经济后发区域在努力自身发展的同时,要根据自身具体情况,借鉴发达地区的成熟发展经验,并在其基础上找出和发达地区协调发展的切入点。
区域经济 地缘关系 初始竞争力 区位优势 功能定位
朱明敏
广西大学商学院
国内会议
贵阳
中文
538-543
2012-08-1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