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开发是否恶化了西部地区的要素收入分配?
尽管自然资源并非所有生产活动的直接要素,但却是一切生产活动的最终要素来源,是人类经济活动的基础,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人类经济发展的道路和模式,尤其对经济落后国家或者地区更是如此.我国西部地区具有丰富的自然资源.据统计,截至2009年末,西部地区煤炭基础储量占全国的50.5%,天然气基础储量占全国的82.9%,石油基础储量占全国的32.4%,其远景储量更是极为可观.因此,在充分考虑西部地区自身比较优势的情况下,在”西部大开发”中,国家先后提出了”西电东送”、”西气东输”、”西煤东运”等资源主导型发展战略.本文构建了一个简单的数理模型,分析了自然资源开发收益对要素收入分配的影响机制,理论分析表明自然资源收益既带来”收入效应”,导致不可贸易部门商品和劳务价格升高,从而使不可贸易部门工资水平提高;又带来”替代效用”,使劳动力从工资相对较低的可贸易部门流向工资相对较高的不可贸易部门。在劳动力流动可以及时调整的假设下,自然资源开发收益的正冲击可以降低要素收入分配。但是,现实中劳动力的调整决策和流动需要一定的时间,因此自然资源收益正冲击会提高当期的要素收入分配,但是,上期的自然资源收益会降低本期的要素收入分配。最后,需要指出的是,尽管本文认为西部地区的自然资源开发收益确实恶化了西部地区的要素收入分配,但是,资源丰裕是开发西部地区的最大优势,资源导向型发展道路仍然是西部地区发展的必然选择。因此,在对西部地区进行大规模自然资源开发的同时,政府必须改革现有的自然资源收益分配体制,让每个人都有机会分享自然资源开发带来的收益,促进社会和谐,增强西部地区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否则就有可能因为要素收入分配的恶化而影响西部地区的远景发展目标的实现,最终遭到资源的”诅咒”。
经济建设 资源开发 要素收入 收益分配 劳务成本
孙永平 叶初升
湖北经济学院经济学系 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国内会议
贵阳
中文
591-606
2012-08-1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