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新疆绿洲经济资源承载力的分析与观察
绿洲经济是充分利用绿洲资源,以种植业为基本方式,农林牧业产品为主导的经济模式,资源承载力的经济学意义在于一个地区能够容纳多少人口,并不取决于当地的幅员大小,而是取决于当地的资源能够维持多少人的生存和发展.资源承载力是一个国家或地区资源的数量和质量对该空间内人口的基本生存和发展的支撑能力,它可以因人类对环境的改造而变化.如果用不同的社会经济活动来衡量一个区域的资源承载力,会得出不同的结论.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自然资源领域,其中又以土地资源承载力作为最基本承载力,研究历史最长,取得的成果也较多.文章对新疆绿洲经济资源承载力进行了测算,结果发现综合承载力高不代表区域经济实力,更不代表合理的产业结构。新疆综合承载力在西部位居前列,新疆土地面积相对人口而言比较充裕,特别是实施西部大开发之后,新疆生产总值随着第二产业的高速发展而快速上升,使得经济资源对综合承载力的贡献加大,加上土地资源承载力的优势,使得综合承载力提高,新疆土地承载力受气候和土地质量影响,实际农作物产出效率并不高。新疆土地辽阔,但土地质量普遍较差,土地利用率低,资源承载力水平差异反映了新疆南北疆区域差异。资源承载力越强的地区,第一产业比重会比较低,反之则高,由各地州市资源承载力,反映出农业需要提高劳动力生产率,转移出更多的富余劳动力,提高经济发展能力。可以洞悉新疆经济社会发展存在的问题,看到南北疆之间较大的差异,以及提高综合资源承载力,缩小地区不平衡发展的紧迫性。西部地区自然资源是综合承载力的主要贡献来源,说明资源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的过程中在一定程度上是以牺牲资源和环境为代价的。因此产业结构及其内部结构的优化调整,加快农业产业化、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不断吸纳农业剩余人口,控制人口出生率,以经济带动人口数量与质量、素质与结构的优化,贯彻科学发展观,积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节能减排,合理利用资源,加大教育投入,实现新疆人口与资源、环境、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已显得十分紧迫。
绿洲经济 产业结构 资源承载力 劳动生产率 地区差异
陈闻君 胡序勇
新疆财经大学经济学院
国内会议
贵阳
中文
607-613
2012-08-1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