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灾害系统理论的我国北方地区沙尘暴形成机制探讨
我国北方地区,地处干旱荒漠和极端干旱荒漠地带,地表多沙漠、沙地分布,冬春季节植被稀疏、地表干燥裸露,大风过境时极易吹蚀地表,出现风沙流现象,致使沙尘物质容易被吹扬。这样的环境促进了沙尘暴的孕育。加之北方春季气温回升迅速,近地面气层不稳定局地对流旺盛,冷暖空气交错、锋面活动十分活跃、极易形成大风天气,出现大气层结不稳定状态,上升气流将沙尘物质带人空中并向下风向输移,出现沙尘天气甚至强沙尘暴。大风和热力不稳定两个致灾因子直接导致沙尘暴发生,当然沙尘暴的发生,也与人类对土地不合理的利用和破坏有密切的关系,所以人类也是沙尘暴灾害的一个不能忽视的致灾因子,同样人类也是沙尘暴的受害者之一,脆弱的生态环境加之人类破坏,与大气环流相耦合,最终导致沙尘暴的肆虐,使得原本脆弱的生态环境,变得更加脆弱。沙尘暴给人类及其居住环境带来极大破坏,造成财产损失,生命安全受到危险。
沙尘暴 形成机制 灾害特征 孕灾环境
邢恩德 李锦荣
水利部牧区水利科学研究所
国内会议
呼和浩特
中文
58-63
2012-07-23(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