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海水养殖的生态工程(摘要)
近半个世纪以来,我国海水养殖业坚持“充分利用浅海滩涂、因地制宜养殖增殖、鱼虾贝藻全面发展、加工运销综合经营”的发展方针,以“巩固提高藻类、积极发展贝类、稳步扩大对虾、重点突破鱼蟹、加速拓展海珍品”为主攻方向,初步实现了虾贝并举、以贝保藻、以藻养珍的良性循环,取得了一批国际领先或先进的科技成果。良种选育取得重大突破,为生态工程化提供了种质基础;陆基工厂化养殖、浅海多营养层次综合养殖、深水抗风浪筏式养殖和网箱养殖、滩涂贝藻养殖等各具特色的生态养殖模式正在涌现;病害防治的基础研究及其应用取得明显进展;渔业捕捞方式正在转型;为现代海水养殖的生态工程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我国海洋农业亟待解决食品安全和生态安全问题,必须实现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海水养殖生态工程与技术面临理论与技术原理研究不足、陆基养殖单位密度产量较低、节能减排型池塘高效养殖设施缺乏、滩涂清洁生产养殖生态工程技术落后、浅海高海况养殖装备与生态模式亟待研发等问题。目前,陆基循环水生态养殖、池塘生态养殖、滩涂养殖、浅海养殖生态工程技术方兴未艾,基于生态系统的养殖新技术已成为国际研究热点。 现代海水养殖生态工程的发展思路是采用现代生物学理论和生物与工程技术,在陆基养殖系统协调养殖生物与养殖环境的关系,突破节能减排技术,建立生态工程化养殖体系,实现低碳渔业;采用生态恢复和人工放流技术,在浅海养殖系统建立现代浅海养殖生态工程技术系统和模式,实现碳汇渔业。 现代海水养殖生态工程通过重点实施养殖容量模型构建、陆基生态养殖工程、分级多元化池塘养殖生态工程、滩涂生态养殖工程、多营养级浅海养殖生态工程、离岸生态渔业工程,实现现代海水养殖设施、技术和模式的系列化、标准化和产业化。
海水养殖 生态工程 良种选育 节能减排
杨红生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青岛
国内会议
第140场中国工程科技论坛——中国海洋工程与科技发展战略会议
青岛
中文
395-396
2012-07-05(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