纤维性心房心肌病
本文以纤维化心房心肌病为研究对象,阐述了该病的电生理学特征,提出了将DE-MRI技术应用到心房纤维化的检测当中,阐述了心房纤维化的机制,指出心房纤维化在房颤促发和维持方面起关键作用。而传统的抗心律失常药物疗效有限,且有致心律失常副作用。因此,降低结构的重塑及促使逆向重构,即所谓上游治疗-抗纤维化治疗,理应成为房颤治疗的重要考量和措施,日益成为研究的重点。这些措施包括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和血管紧张素受体抑制剂、他汀类药物、w-3脂肪酸和鱼油,目标均是逆转心房重构。但这些治疗的一级预防和二级预防效应尚需要进一步研究明确。此外,确定心房纤维化的下游介质,研发新的抗纤维化治疗策略非常重要。
纤维化心房心肌病 电生理学特征 临床诊断 核磁共振成像 心房颤动 药物治疗
刘峰 王炳银
国内会议
太原
中文
625-632
2012-06-28(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