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陆广莘先生对中医学根本学术传统的认识

辛亥百年已经过去,中医药学在东西方文化剧烈撞击和缓慢交融的过程中,经受了巨大的挑战。作为见证这段历史的八旬老人,国医大师陆广莘先生对于百年以来中医发展的道路提出了很多犀利的见解,特别是在追求卓然自立的学术品格中,为中医学点明了根本学术传统的问题。陆广莘认为,中医药的优秀传统在最近的一百年来是被阉割和扭曲了的,而且中医的根本学术特征还要重新认识。如果这个问题不解决,就谈不上中医药在新时代的发展出路。中医学的学术传统中,首先关注什么是“利”,什么是“害”,什么是“药”,什么是“毒”,强调识别“利害药毒”的能力和取舍标准。对于促进生命和消耗生命的外部条件进行详尽的辨析。两千五百年前中医学就提出医师的责任是“聚毒药以供医事”,是把“毒”转化为“药”,把“害”转化为“利”,帮助人们养生、保健、治病。中医学具有广大甚深的智慧,善于在时空组合中把握机遇,利用药物乃至毒物的偏性,达到治疗和养生的目的。因此,中医学实现从疾病医学向健康医学的回归,意义十分深远,而这正是传统中医学的根本特征。陆广莘深刻地认识到:中医的优势和学术本质,第一是“人”,第二是“生”。“生”是中国文化中的价值观,认为人们应该“赞天地之化育”,追求的目标是“天人合德”,也就是“你活我也活”,人要活,细菌病毒也要让它活,这就是生态,就是“万物并育而不相害,与万物浮沉于生长之门”。

陆广莘 医学思想 中医本质

吴新明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基础理论研究所

国内会议

国医大师陆广莘“中医学之道”学术论坛

北京

中文

107-108

2011-12-12(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