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2014年秋季成都市PMz5中黑炭含量变化特征研究

本研究对2014年秋季成都市PM2.5中黑炭进行连续长时间序列观测,分析结果表明,成都市秋季黑炭日均浓度为4.95+3.45μg·m-3,范围为1.47~13.69μg·m-3.成都市区BC污染出现较明显的工作日-周末效应,工作日BC浓度较周末高55%.一周内黑炭浓度先升后降,周内呈”A型”变化特征,周四浓度最高.由于受成都本地的大气扩散条件及人为活动排放共同影响,在一周内的浓度差异现象与人类活动的周循环吻合,周一至周四日内呈明显”正弦式”变化,周五全天浓度均较高,而周六和周日的高峰浓度时段持续较长(夜间0:00~10:00).黑炭为PM2.5的重要一次组分来源,BC/PM2.5达85%,两者日内变化趋势较为一致,但出现了8:00~10:00、16:00~18:00、21:00~凌晨6:00三个不同步变化时段,原因主要为早、晚高峰机动车出行量增加、夜间宵夜餐饮污染、气象条件日变化等综合影响所致.当环境湿度在90%以下时,BC与消光系数的相关性较好(R=0.729),换言之,较低湿度条件下BC对成都市能见度影响较大.

大气污染 可吸入颗粒物 黑炭 含量测定

朱羽蒙 邓利群 钱骏 佟洪金 蒋厦 李世广

四川省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 成都610041

国内会议

2016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

海口

中文

2661-2665

2016-10-13(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