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十一”期间北京市大气重污染分析
采用垂直观测、地面观测、PM2.5化学组分观测和气团轨迹分析等手段,对2015年10月份北京市一次空气重污染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重污染时近地面层气溶胶消光系数升高,污染物主要积聚在600m以下.重污染期间气象要素特征为:风场弱,湿度大,地面受弱气压场控制,边界层高度极低.重污染期间不同站点PM2.5浓度变化趋势和峰值出现时间较为一致;大部分时段PM2.5中NO3浓度明显高于其他组分;周边区域受重污染的影响面积相对较小,高浓度区主要集中在北京市及近周边地区.多手段的观测结果表明:区域传输,包括秸秆焚烧,对本次北京市重污染过程具有一定的影响,但本地机动车排放在不利气象条件下的积累、二次转化以及垂直方向空间的极端压缩是导致重污染的主要原因.北京市及周边地区大气污染防治是一个长期性、艰巨性的过程.
霾污染 细颗粒物 浓度分布 演变规律 气象因子 污染防治
王占山 李云婷 李倩 富佳明 张大伟
北京市环境保护监测中心,北京100048;大气颗粒物监测技术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4
国内会议
海口
中文
2931-2938
2016-10-13(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