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骨硬化蛋白预测绝经后妇女脆性骨折的前瞻性研究

目的:了解及阐明在绝经后跌倒骨折妇女及跌倒无骨折妇女人群中,血液循环中骨硬化蛋白与血清骨代谢标志物、骨密度骨量之间的关系,同时试图了解骨硬化蛋白是否可以作为一种新的生化标记物来预测脆性骨折. 方法:本次采用横向双盲前瞻性研究,对对50名健康的绝经前妇女(A组)、50名绝经后跌倒股骨颈骨折妇女(B组)及50名绝经后跌倒无骨折妇女(C组)进行评估.评估的内容包括血清骨硬化蛋白水平,骨代谢标志物(CTX1、CTX2、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P1NP、RANK、RANKL)及骨密度(股骨颈、全髋、转子间及和L1-L4). 结果:三组骨硬化蛋白、骨钙素、CTX1、CTX2、b-ALP、P1NP、RANK和RANKL均存在统计学意义.B组及C组的硬化蛋白没有统计学差异.相对于A、C两组,B组中股骨颈、全髋、转子间及L1-L4部位的骨密度显著降低,且三组之间存在统计学差异.B组及C组的硬化蛋白显著升高(488.52±164.53 pg/ml,454.65±111.46 pg/ml,P<0.001).但B、C两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01).在所有研究对象中,硬化蛋白与股骨颈骨密度(r=-0.228;P=0.004)、平均转子骨密度(r=-0.199;P=0.002)和平均全髋骨密度(r=-0.273;P<0.001)之间呈负相关. 结论:由于绝经后妇女中,骨折人群与未骨折人群血清骨硬化蛋白无统计学差异,因而硬化蛋白无法预测脆性骨折风险.

脆性骨折 绝经后妇女 骨硬化蛋白 血清骨代谢 骨密度 诊断价值

章哮 张长青

苏州大学,上海第六人民医院骨科 200233

国内会议

2016年《中国医院药学杂志》学术年会

昆明

中文

109-110

2016-07-29(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