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中晚期原发性肝癌的肝外供血类型分析及血管内介入治疗的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中晚期肝癌肝外动脉供血的规律及介入治疗策略. 方法: 收集接受肝动脉化疗栓塞术的210例肝外供血型的肝癌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性175例;女性35例.对其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的图像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本研究中的中晚期肝癌的肝外供血分别是来源于肠系膜上动脉75支(34.1%),右膈下动脉50支(22.7%),胃左动脉25支(11.4%),胃十二指肠动脉28支(12.7%),右肾上腺动脉30支(13.6%),右侧肋间动脉33支(15.0%),右侧腰动脉25支(11.4%),脾动脉2支(0.9%),胸廓内动脉3支(1.4%),右肾动脉1支(0.5%),中结肠动脉1支(0.5%),睾丸动脉1支(0.5%).形成肝外动脉供血的原发性肝癌的原因较多,包括肿瘤直径,肿瘤在肝内的部位,肝动脉化疗栓塞术的次数以及栓塞技术. 结论: 中晚期肝癌的肝外供血发生率较高,了解中晚期肝癌的肝外动脉供血特点和形成机制,对肝癌肝外供血动脉进行超选择性栓塞治疗,提高中晚期肝癌患者的疗效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

中晚期原发性肝癌 肝外供血动脉 介入疗法 栓塞治疗 临床疗效

黄德佳 罗耀昌 黄军祯 何海源 黄浩珈 蒋清华 李彦豪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介入科广东 广州 510515;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介入科广西 南宁 530021 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介入科广西 南宁 530021 广西壮族自治区妇幼保健院放射科 530021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介入科广东 广州 510515

国内会议

2016年《中国医院药学杂志》学术年会

昆明

中文

259-260

2016-07-29(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