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儿童药代动力学研究中的挑战和应对策略

长期以来,儿科治疗被认为是”孤儿领域”.儿科治疗中经常出现超说明书使用药物,增加了治疗无效或发生毒性反应的风险.儿童(尤其是婴幼儿)药代动力学(PK)研究中面临许多天然存在的挑战,包括知情同意率低、可用于PK研究的血量少、采血困难、微量灵敏的分析手段有限、科学先进的拟合模型较少等.目前可获得的影响药物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过程的各发育阶段儿童的生理因素仍十分有限.为应对这些挑战,迫切需要以创新思维开发适合这一脆弱群体的有效试验方案设计.本文总结最近的文献报道,综述各种用于描述儿童药物PK特征的风险最小化方法.微量采样、稀疏采样、再利用采样(机会性采样)、干血斑采样和非血基质采样等策略逐渐应用于幼儿.自上而下的群体PK模型适用于稀疏样品的统计分析;自下而上的PBPK模型提供了药物处置内在规律的认识,但二者都需要更全面的确证.充分理解现有的技术和模型的优势和劣势,有助于提高儿童PK研究方案设计的创新性和科学性.

儿童药物 药代动力学 生理因素 风险控制 毒性反应

王晓玲 张天宏

100045北京,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 100850北京,军事医学科学院毒物药物研究所

国内会议

中国毒理学会灾害与应急毒理学专业委员会第一次全国学术交流会

北京

中文

621-631

2016-08-12(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